1月6日,记者在市建设局了解到,我市锣鼓大桥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为雕有石鼓最多的桥梁。2009年首座以锣鼓文化为主题而建造的锣鼓大桥,将临汾悠久的锣鼓文化融入桥梁设计中,大桥两侧护栏及中间隔离带由1418面石鼓雕刻镶嵌。大桥两侧建有4个锣鼓广场,4座大型威风锣鼓雕塑与大桥呼应,气势磅礴,雄伟壮观,大桥与广场共1940面石鼓,是世界上雕刻石鼓最多的桥梁,创造了中国第一座锣鼓文化桥梁品牌,是中外桥梁建筑史上又一文化景观。
古都平阳素有“锣鼓之乡”美誉,产生和流传于此的威风锣鼓曾在亚运会开幕式上威震四方。而锣鼓大桥将威风锣鼓融入桥梁和雕塑设计,使一座普通的桥梁变成了集通行、观光、休闲、旅游于一体,极具本土特色的文化景观。
临汾是中国鼓乐艺术的最早起源地,源于尧舜,兴于隋唐。4000多年来,名扬中外的威风锣鼓以它粗犷、剽悍、雄浑、激昂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,成为当地人民生产生活、社火娱乐、婚丧嫁娶乃至古代迎宾祭祀、攻城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,1990年首次参加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,2005年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“中国锣鼓之乡”称号;2007年临汾威风锣鼓艺术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发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。
为弘扬中国锣鼓艺术,2008年,在马务大桥拓宽改造中,市建设部门坚持“以文化统领建设、以建设展示文化”的方针,自主创新、自行设计,将民间锣鼓艺术融入城市桥梁规划设计中,改造后的大桥充分吸取临汾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,成功将威风锣鼓融入到桥梁和雕塑设计,把一座普通的桥梁打造成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精品工程,把一座单一的桥梁建成了集通行、观光、休闲、旅游于一体的文化景观,探索出了一条以文化统领建设、以建设展示文化的成功经验.
大桥主体与4个锣鼓广场共有石鼓1940面。这么多面鼓同时建造在一座桥梁上,气势磅礴,雄伟壮观,是中外桥梁建筑史上又一奇观、景观。 |